深耕于管理学领域,以案例研究为刃,剖析企业数字化转型、产品创新与全球化经营的深层逻辑;始终秉持着“走进现场”的学术信念,将企业一线的实践智慧融入课堂与科研——这就是欧阳桃花老师。
“北航人做事特别严谨,这种氛围能让我接受科学的熏陶,让研究更扎实。”谈及与北航的缘分,欧阳老师坦言,是北航“实事求是、厚德载物”的治学氛围,契合了自己对“科学严谨”的向往。
在北航经管的十六载光阴里,欧阳老师始终紧扣学科需求与时代趋势,在多个关键领域留下了扎实的教学足迹,更以深刻的伦理理念为核心,为学生构建起兼具深度与广度的知识体系。从最初企业伦理,到接下“难上”的工程伦理课程,在她看来,无论是企业战略选择,还是工程领域的决策,背后都离不开伦理观的支撑——“每个人做战略选择时的考量,本质上都是他的伦理观的体现”,这一观点也成为她课程中贯穿始终的核心思想。随着北航经管专硕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速,学生对全球视野下的经营管理知识需求日益迫切。为顺应这一需求,欧阳老师又积极开拓教学新领域,开设了“全球化经营与组织变革”选修课。从伦理视角的深度挖掘,到国际化视野的广度拓展,她始终以学生成长为核心,用扎实的教学、深刻的思考,为北航经管的人才培养注入了独特的价值力量。

欧阳桃花老师赴铁建重工调研
欧阳老师的研究始终围绕案例展开,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、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提升,持续追踪航空航天、盾构机等企业案例,关注“国之重器”技术与突破的创新过程,所著《国之重器:如何突破关键技术》依托团队多年深耕中国企业的调研访谈,以盾构机、长航时无人机、支线客机、大飞机(干线客机)及载人航天工程五大“国之重器”为研究样本,系统梳理这些领域技术追赶轨迹,剖析全球竞争格局,提炼我国实现技术突破的关键经验与深刻启示。而谈到她的学术热情,则离不开教育经历的启蒙与时代发展的推动。
1997年,作为公派留学生赴日本神户大学深造,师从神户大学经营学部吉原英树教授,欧阳老师的学术生涯迎来关键转折。博士论文期间,她以海尔国际竞争力的形成为研究对象,发现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源于产品创新——从模仿到原创的跨越,是竞争力提升的关键。自此,“产品技术创新”成为她始终坚守的研究主线。从家电行业到新能源汽车,从无人机、直升机到载人航天工程等等,她带领团队聚焦中国企业突破转型实践,记录下关键技术攻关的珍贵历程。
数字技术浪潮席卷中国企业,转型困境成为众多企业的难题。欧阳老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实践痛点,通过案例研究挖掘优秀企业的转型经验——如何导入数字技术、推动战略与产品的双重转型,“数字化转型”这一研究方向便在实践需求中自然生长。
而全球化经营的研究,则深受导师影响。其导师在日本企业国际化研究领域造诣深厚,欧阳老师在延续这一方向的同时,结合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将研究视角转向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实践,力求为企业的国际化之路提供理论支撑。

欧阳桃花老师赴科达制造调研
谈及学术道路上的重要影响者,欧阳老师首先提到了自己的博士生导师。导师的三点教诲,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她的研究与教学:一是“走进现场”,做案例研究必须深入案例现场,从多维度观察现象,而非仅站在学者视角;二是“学术严谨”,逐渐塑造了她强逻辑的思维习惯;三是“热爱与意义”,只有赋予研究热爱与意义,才能在漫长的学术道路上持续深耕。2002年博士毕业至今,欧阳老师始终专注案例研究,这份坚持正是源于对学术的热爱。
清华大学博士后导师赵纯均教授的“以我为主,博采众长,兼容并蓄,自成一体”十六字箴言,也为她打开了新的学术视野。“原来我以为做好自己的研究就够了,后来才明白,要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同时,包容不同学科的观点与方法,才能形成自己的学术体系。”
除了导师的指引,企业一线的实践经历也让欧阳老师深受触动。从行业专家、学者身上体现出的“以问题为导向”的创新精神,让她坚定了“科研要源于实践重大问题”的信念 ——“我的研究问题,必须是理论解决不了、实践迫切需要的,这样才值得全身心投入。”

欧阳桃花老师赴中国商飞调研
在培养学生时,欧阳老师始终将“实践”与“独立思考”放在首位。她希望学生能够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,因为“有实践经历的学生,脑海里有鲜活的企业活动画面,更利于开展研究”。带着学生做案例研究时,她有一套独特的培养方法:访谈中鼓励学生自主提问,培养独立思考能力;晚上组织复盘,让每个学生分享见闻与思考,引导他们将实践观察与研究方向结合。
面对学生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,欧阳老师的解决方法是“回归故事本身”。她会要求学生反复研读访谈录音、企业家的原汁原味表达,“不要看别人加工过的资料,要从第一手资料中读懂实践规律”。她强调,学术表达应基于实践规律,而非用已有理论“套”实践数据,“西方管理理论源于西方情境,我们不能生搬硬套。要先抓住实践的规律,再用学术语言表达,这样才能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。”
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塑造,有较强的责任心与上进心、科研好奇心、实践调研意愿与文字表达能力是欧阳老师十分看重的。这三点背后,也是她对科研能力的深层考量:责任心是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;好奇心是探索未知、构建理论体系的动力;而文字表达能力则是传递实践思考、讲好中国企业故事的关键,“即使有AI辅助优化表达,也无法替代人对实践的独特感知,文字要能传递出你对事物的认知”。

欧阳桃花老师在联通数科开展案例研究讲座
谈及对大学教育的理解,欧阳老师认为,大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,更是精神传承与人格塑造的平台。而在她眼中,北航的独特之处,在于其贯穿始终的“红色基因”与浓厚的人文关怀——
“北航是一所伟大的学校,它始终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融入教育、科研与教师评价体系。”在欧阳老师看来,北航对国家科技创新、教育立国战略的深刻理解,让每一位师生都能感受到“为国担当”的使命感。同时,北航对学生的“爱护”也让她印象深刻:“食堂的菜便宜又好吃,体育设施完善,这些细节里藏着学校的人文关怀。一所学校的发展,离不开对学生的重视,北航做到了这一点” 。
二十载的科研育人之路,欧阳老师始终以实践为锚,以热爱为帆,不断探索前进。她用案例研究记录中国企业的成长,用教育点亮学生的科研之路,更用自己的经历诠释着:唯有扎根实践,方能成就有温度、有深度的学术与教育。